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世界地球日 環保愛地球

         放大字型圖示 放小字型圖示 列印圖示


每年過了春分節氣,世界各地都有一個共同的節日,那就是全球性的環境保護活動─四月二十二日的「世界地球日」。在這一天,地不分南北半球或東西太平洋,人不分國族、性別、年齡或意識形態,國不分大小貧富強弱,一起為愛地球許下承諾。也讓我們和全球人士凝聚同步,就從你我生活的方寸之地做起,一同為環境保護踏出強健步履與實際行動。
最早的地球日活動,興起於一九七○年代美國校園的環保運動,由威斯康辛州參議員發起,吸引大批美國人民上街頭,遊說國會議員通過環境生態法案,並直接催生一九七二年聯合國第一次人類環境會議。這項活動從一九九○年代散佈到全世界,一九九○年四月二十二日有來自一百四十多個國家、逾兩億人參與地球日的活動。去年四月二十二日,有超過十億人響應地球日,今年已是活動的第四十五周年。
臺灣地球日活動早已在上月二十六日啟動,二○一五年主題為「地球未來,由我做主─The One and Only Earth!」;四月起,包含綠色藝術市集、草地講堂、地球電影院、地球行動家徵件、綠食減碳行動等,密集且不斷地推出。
另有主婦聯盟持續關心土地和基改食品議題;臺灣環境資訊協會持續推動「環境資訊公開,用行動守護森林、海洋、溼地」;荒野保護協會承諾「保護荒野棲地,維護自然環境」;綠色公民行動聯盟許以「終結核電迷思,打造綠能環境」;綠色陣線協會致力「推動草根組織,落實環境運動」。身為臺灣人,也是地球人的一員,你我每個人都要積極投入,誓言且實踐為愛護地球的基本成員。
尤值注意的,當下臺灣正逢十年來最大旱情,全臺各地區春雨降雨量不如預期,供水情形持續吃緊,桃園石門水庫更是持續下降,創下建壩以來同期第二乾旱紀錄。
臺北翡翠水庫大門,就掛著蔣故總統經國先生所說「有水之時,當思無水之苦」這句話,前人之宏規遠見,歷歷在目。臺北因有翡翠水庫,雖無立即明顯的缺水之憂,仍須涓滴珍惜,當省則省,這也是愛地球的具體作為。
臺灣全年降雨量平均二千五百公厘,屬水量豐沛地區,卻也是聯合國認定排名世界第十八的「貧水國」,確為全民不能不加警惕且須正視的事實。伴隨著季節、位置、標高的不同,降雨量隨之變化,更由於地形多山陡峻,河川短促,降雨多集中夏季,七成雨水迅速排流入海,臺灣缺水問題比年雨量不及一千公釐的歐洲各國都來得嚴重。面對全球氣候變遷,以及國人對環境品質的殷切期望,如何在經濟賡續發展同時,持續降低自然環境的負荷,已是政府和全民應加嚴肅面對的重要課題。
行政院《一○四年國家發展計畫》明列「環境面」的政策主軸,包括深化節能減碳成效、調適氣候變遷與災害防治能力,以維護環境及生態、強化區域均衡發展等。在全新環保進程中,將國土與環境資源的保護,納入國家發展與安全的一環,適足以顯示其和經濟發展的關係,不是相互束縛或掣肘,而是確保國家社會永續生存的命脈。但慎乎確實奉行,嚴以執法,不容宵小再有開發不當或違法濫用等情形,否則美麗寶島他日可能成為無法居住之地。
還有,地球日不是一年一度的環保嘉年華,而是開啟愈來愈多人一起加入永續保護地球這個行列的參與之門。唯有人人建立尊重自然、愛好自然、親近自然,以及擁有一份愛護地球的謙卑情懷與環境倫理,讓這些老生常談成為久而久之的生活習性,才能確保你我及後世子孫,享有永續生存發展的空間。(點閱次數:395)